巩晓彬:国内内线对杨瀚森冲击力不够 去NBA他得开发更多功能
\n
在中国篮球的内线培养体系中,年轻球员常常依赖于身高和基础技术在国内赛场占得先机。然而,当话题转向国际赛场尤其是NBA时,情况就截然不同。近日,著名前国手、山东男篮名宿巩晓彬在点评青岛新星杨瀚森的成长时指出:国内的内线对他的冲击力还不够,如果未来想要在NBA站稳脚跟,他必须开发更多功能。 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杨瀚森当前所处的竞技环境,也一针见血地点出中国篮球与世界顶级篮球的差距。
杨瀚森凭借2米21的身高和出色的篮下终结能力,在CBA赛场上已展现出成熟的低位脚步和篮板控制能力。但正如巩晓彬所言,国内比赛的防守强度和对抗质量,与欧美高水平联赛相比仍存在差距。
\n
巩晓彬强调,在NBA这样对抗激烈、节奏极快的联赛中,即使是顶尖中锋,也必须拥有远射能力、灵活的换防能力以及顺畅的球权处理能力。例如,掘金的尼古拉·约基奇不仅能在低位统治,还能通过精准传球和稳定三分投射拉开空间。
相比之下,杨瀚森目前的进攻手段更依赖于背身单打和顺下吃饼,缺少外线投射威胁与持球策应能力。一旦面对与他同等高度甚至更强壮的对手,仅凭现有的技术储备将很难保持优势。
1. 增强中远投能力
现代篮球中,“空间型中锋”已成为趋势。开发稳定的中距离甚至三分投射,不仅能增加自身得分手段,还能为队友创造更多突破空间。
2. 提升持球与传球能力
\n
\n
巩晓彬的观点在以往球员的发展历程中亦有印证。周琦在CBA能够依靠盖帽和长臂干扰统治禁区,但在NBA面对强力内线时,身体对抗和力量不足成为短板;而易建联早年凭借中投与面框突破的能力,在NBA虽未达到超级球星高度,但至少具备一定的轮转价值。
这两个案例为杨瀚森提供了明确的启示:如果想在NBA占有一席之地,必须在国内就完成技术上的升级与多样化储备,而不是等到面对更高水平对抗时再被动适应。
\n
国内内线对杨瀚森的冲击力不足,这带来一种“舒适圈”隐患。只有被更强的防守逼迫,球员才会主动寻找新的解决办法。例如,去欧洲联赛或与国家队频繁参加高水平友谊赛,都能让他尽早感受到NBA级别的对抗与节奏,为未来登陆海外赛场打下基础。
如果你需要的话,我还可以帮你继续拓展“杨瀚森潜在的NBA发展路线”这一部分,把文章充实到更贴近SEO和篮球深度分析的需求,你要我接着补充吗?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1860000871618600008716
扫一扫 关注我们